为什么说逛国内大部分景区就是花钱买罪受?
【为什么说逛国内大部分景区就是花钱买罪受?】国内景区,几乎玩得都是“最后一公里”套路,游客明明可以直达大门口,却硬是在几公里外拦住你坐摆渡车,往返一人少则收你20元,多则50元,很多人想着反正走走路健健身,结果把自己累得半死,这正是人们常说的花钱旅游买罪受,也是游客但凡去过的景点,再也不想去第二次的根本原因。
说到这“最后一公里”,大家肯定都有感受。景区为了多收费,搞出了这么个花样,却忽视了游客的真实体验。这摆渡车不坐吧,走几步路下来,累得跟个跑马拉松似的;坐吧,费那钱不说,还得排队等候,旅游本是为了放松心情,哪能想到还得忍受这些糟心事。
有统计数据显示,超过六成的游客都表示对这种“最后一公里”政策很不满。一开始,景区可能是为了分散人流,保护环境那么一点点,没想到变成了变相加收费,让人哭笑不得。
记得上次去某著名山景游玩,还没走到售票处,就被告知必须坐摆渡车进去。一问价格,来回50元,心里就咯噔一下。不坐吧,看那路程,铁定是走不完的,坐吧,这价格真心不便宜。权衡再三,还是得乖乖掏腰包。结果车子还没坐到站,我和伙伴已经开始讨论下次不来这儿了。
这样的情况其实比比皆是。很多景区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,却忘了游客来这儿是为了享受自然,放松心情的。游客对于这种事儿,意见可大了。网上随便一搜,就有网友“游客的心塞”评论说,“我花钱来受罪,不如在家打游戏。”另一个网友“飘渺孤云”吐槽,“这摆渡车坐得我心烦意乱,钱倒是其次,关键是影响心情。”
这种现象,牵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:国内景区真的应该这样追求短视利益吗?咱们游客的利益又该如何保障?要知道,游客的口碑对景区来说可是至关重要。一旦传开了,景区的名声就臭了,谁还愿意来?
说到底,游客需要的是一个简单、舒心的旅行体验。景区若是能少点套路,多点真诚,保障游客的基本权益,那么游客的满意度和景区的口碑自然就上去了。而且,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,也应该考虑到可持续发展,毕竟,自然风光是无价的。
大家都怎么看呢?这样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是否真的是景区发展的必要条件,还是应该做出改变?你们又是怎么看的呢?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